後來,我發現自己需要培養一個武器,讓設計圖能自己說故事、以補強我表達能力的不足,所以就從 3D 繪圖設計能力下手。我四處請益朋友、看youtube教學、透過各種方式自學。當年所下的功夫,真的為我日後設計的功力下了很大的基礎。我發現這是自己捕魚與等著吃魚的差別——若自己願意盡心盡力地尋找答案並琢磨功夫,日後這個功夫就能跟著自己通水管一輩子——練功很苦是一定的,但就端看自己是有多想要。只要夠想成功,媳婦有一天就能熬成婆了。用什麼工具做設計固然重要,但好的室內設計還是得回歸以「人」為本。做設計,最重要的是要講什麼樣的故事給人聽、要如何從設計改善使用者經驗及生活。每個設計師都是說故事的人,沒有故事,便沒有靈魂,而每個設計師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講著故事。在業界工作得面手機維修很多案子同時deadline一起發生的情況,3D技術便成為我”design to go”的工具,有時候模型轉來轉去,設計就做出來了。謝謝當初曾不認可你的那些人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大人眼中的「乖乖牌」。國高中時裙子喜歡改短、襯衫永遠不紮、耳洞打一整排,大學時每天下課都跑去練舞。當時我真的很忙,常常有商演的機會,可能是教舞、拍廣通水管或偶像劇——當然,都是瞞著家人偷偷進行(大笑)。於是,同學看我總是一副「外務很多」的樣子,起初課堂上分組都不想跟我一組,怕我不做作業;長輩看我長得不是乖乖牌、大家閨秀的樣子,也時不時冒出些很「酸」的話,好像我以後就注定要沒出息的樣子。雖然我不理解人生為什麼要被社會規定成一定要怎麼走才是「正途」,為什麼要裝得跟別人一樣才是通馬桶「好孩子」?但反正,如果越被瞧不起,我就想辦法做得更好給你看,時間會證明一切。而這樣的樂觀與韌性像是打不死的蟑螂,帶著我闖盪到紐約。出國之後,我想盡可能抓住任何能學習的機會。雖然在自己學校 NYSID (New York School of Interior Design) 已忙得焦頭爛額,我還同時在另一間學校 FIT (Fas通馬桶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修習Fashion Accessory Design的課。念設計的人都知道,設計課的時數很長,學分卻不多,下課後還要花很多時間做設計作品、找材料等等。我還記得當時同時兼兩個學校的設計課,永遠都睡不飽。老師有次把我抓到旁邊問我究竟每天都在忙甚麼,當我誠實地說了自己是因為在兩通馬桶學校往返修課後,老師不僅沒有鼓勵、反倒冷冷地看著我,問我:「妳以後要當時裝設計師嗎?為甚麼不先搞清楚自己以後想要做甚麼,這樣浪費時間!?」她甚至嘲諷說,若我再這樣下去,就不要最後兩間學校兩門課,都拿個 C 。我很少在學校哭,但當下實在氣不過,在廁所哭了很久。為甚麼室內設計師只能懂室內設計?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都手機維修是建築、藝術、數學等領域的「通才」,為什麼到了現代,我們卻被規定只能專精一個專長?尤其對我來說,在紐約的每一刻都彌足珍貴:我不知道畢了業後能不能拿到身份繼續待下來,我只知道我們家並非家財萬貫,爸媽用了畢生積蓄支撐我的夢想,所以在紐約的每一刻,我都想盡辦法把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推到極限、用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態度拼命活著。這是一條只能往前、不能後通馬桶的路——沒想到老師非但不理解,還譏諷我的努力。但後來我漸漸明白,人生如天氣一樣,有好有壞,沒辦法要求每個人都喜歡你,也沒辦法永遠都聽好聽或稱讚的話——我感謝這位老師對我能力的不信任,正好激發我更多鬥志。人生中遇到的人事物,不管是好是壞,都是生命中的養分,磨練自己的心志。時至今日,在工作上遇到委屈或不甘心時,因為外國人身分通馬桶關係,沒辦法想辭職就辭職,但也因此,我在紐約學會了「厚臉皮」——在紐約職場,我曾經天天過得戰戰兢兢:還記得剛開始上班碰到什麼困難,總是臉不自覺脹紅想哭,深怕被公司解雇踢出美國;但現在面對客戶有時無理咆嘯的信件、話語,已能在談笑之間放下,照吃照睡。只要不是世界末日,有什麼事,就厚著臉皮撐著,烏雲之上總是晴天,撐久了,烏雲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