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管報告以提高一個經濟體生產力的十二大趨動力為支柱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8)」於10月16日公布。在這份報告中,台灣競爭力位列全球第十三名,報告中被列為「超級創新國」,台灣媒體爭相[url=https://realblog.zkiz.com/pa.blxe.com.tw]通水管[/url]報導;然而,亦有媒體認為,台灣的實際現況並不如這份競爭力報告的結果樂觀,不該在表面的高分數上沾沾自喜。拜讀這些文章後,筆者認為在分數表面下,若能去了解其意涵,才能真正將這份報告的數字,轉換為實質的意義與助力。這份「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極具權威性,不僅有知名的[url=http://kt.geniu.com.tw]通水管[/url]專家學者如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E. Porter)等的參與,而且內容相當公開、透明,所有指數與資料來源都有明確的標示與說明,可以容易解讀各個指數背後的意義。最重要的是,這份報告是少數大型國際性報告中,將台灣列入評比的報告,便於提供一個客觀的比較性平台,藉[url=http://ka.blxe.com.tw]通馬桶[/url]了解台灣與全球其他國家的差異性與優劣勢,值得加以研究。今年度報告採用全新的「全球競爭力指數4.0(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4.0, GCI 4.0)」,相較於先前版本,有66%的新指數取用,同時新版本也採用不同的計分方式。此[url=http://ka.blxe.com.tw]通水管[/url]報告以提高一個經濟體生產力的十二大趨動力為支柱,囊蓋98項指數,共評估全球140個經濟體。由這份報告,以下是數個筆者認為值得思考與借鏡的面向,僅供讀者參考。自1979年第一份報告的發布,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表年度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已具有40年的歷史;欲因應全球環境的[url=http://yb.hol.com.tw]通水管[/url]推移與變化中,仍有效評估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全球競爭力報告」所採用的指數亦不斷地推陳出新。2005年起,該報告開始根據「全球競爭力指數(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對各國進行排名。在2017年以前的版本將全球經濟體依經[url=http://gz.bxu.com.tw]通馬桶[/url]發展程度分為「要素趨動」、「效率趨動」及「創新趨動」三大類群及兩個中間過渡類群,個別經濟體之競爭力評分乃依其經濟發展程度所在類群給予不同的計算權重;意即認為各國當階段所處發展程度,對於其競爭力具有關鍵的重要性。然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變動”成為常態,現今[url=http://kt.geniu.com.tw]通馬桶[/url]各國能否適應新時代的變革,成為決定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全球競爭力報告」將“競爭力”定義為:決定一個國家生產力程度的制度、政策與要素組合。一國所得與長期經濟成長取決於生產力的提升。本年度的報告提出GCI 4.0,認為經濟成長與競爭力的四大新趨動力為:人力資本(hum[url=http://tp.djkh.com.tw]通馬桶[/url]an capital)、應變能力(agility)、適應能力(resilience)及創新能力(innovation)。各國不論所處經濟發展階段為何,必須在這四項能力上進行改善,才能有效提高生產力,因應第四次產業革命時代之全球變革。新版本的計分則表達一個觀念[url=http://ka.blxe.com.tw]通馬桶[/url]各國間的競爭力並非「零和遊戲」。有別以往,今年度的GCI 4.0版本為各指數設立理想目標,量測各國的表現與理想目標的差距,據以評分;當一國之表現達到或超越理想目標,即為100分。換言之,各國的分數取決於自身的表現,每個國家都有機會取得高分。此反應在現實上,即一國提高[url=http://vo.ipsc.com.tw]通水管[/url]其高競爭力,並不會使另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降低,國與國之間可以有機會達到雙贏與共好;對於自身而言,則有與自身的比較、日新又新的意涵。作者認為,日本的高競爭力表現在極佳的全民健康、市場規模大與資通訊普及度佳等特色。日本在今年度是前五名高競爭力國家中,進步躍升最多的國家。頁:
[1]